celt-bit 264570335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快讯

北理工教师发展第269期活动:“修齐治平,立中华儿女大志向;格物致知,悟中国人的大学问”主题沙龙

发布日期: 2018-06-27

供稿: 隋艺 摄影:王如斌 编辑:朱亚祥

 

 

 

  2018年6月25日下午14:00,北京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第269期活动于中心教学楼407顺利举行。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之道,深刻汲取文化典籍中关于大学之治的精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邀东南大学二级教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陈怡,以“中国人的大学问——大学解析”为主题展开沙龙。中心主任庞海芍,以及来自我校各学院对传统文化、对《大学》典籍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生十余人参与本次沙龙。

  庞海芍首先对陈怡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与会教师介绍了陈怡教授多年来在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各学院教师也分别向陈教授进行了自我介绍,并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典籍的热爱,表示对接下来的沙龙内容十分期待。

 

 

 

  陈怡教授以中华文化的源头与精华为线索展开介绍,指出中华文化是以“儒、道、佛”为主要成分的多元文化,如大树,儒家为干,道家为根,释家为新枝叶。他以“大学中庸论语孟,诗书礼乐易春秋”,一语道尽四书五经等先秦子学,是真正的中华文化,是中国人大学问的基因库。接下来,陈教授引用朱熹的“学问须以《大学》为先,以此来定规模”,强调《大学》地位之高。《大学》是《礼记》中的第42篇文章,陈教授认为,它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高等教育学论著,是儒家的政治哲学论著,主要阐述其德治的思想。陈教授对《大学》进行进一步解析,知本是指为政者要以德为本,听讼要以无讼为本;并阐述修身与正心的关系,正心是修身的前提,身不正则心不在焉;治国齐家则要求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强调君主要爱民如子;而提到治国平天下,《大学》中更是将它作为君子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重要准则。陈怡教授深刻探讨《大学》的价值与启示,对“德”进一步解读。他向与会教师提出,愿今日之中国大学体悟真正的大学问,培养出真正的“大人”,以能既“明德”又“新民”!

  陈怡教授学识渊博,对中华文化典籍的参透与见解十分深刻。他用生动的语言和幽默的表达方式将大学之道娓娓道来,深深吸引着与会教师全神贯注的倾听。最后,参加沙龙的教师与学生也都纷纷与陈怡教授就“修齐治平”的大志向与“格物致知”的大学问进行了讨论。陈怡教授认为人生须立下大志向,修齐治平;懂得大学问,格物致知为基础,做到内外双修,德本财末,以义为利;还应把握好方法,做到六修,知本。针对大学的德育,陈怡教授认为应更重视对学生内在的启发,辩证处理好德与其他方面的关系,把握德育的度。与会教师对陈教授的观点纷纷表示赞同,并为陈怡教授治学的深度与态度表示称赞与感动。同时,与会教师也对中心能够提供这样纯粹的治学交流平台表示感谢,认为本次沙龙收获颇丰,意犹未尽,以中华文化修身养性的同时,还陶冶了情操,对大学之道与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审核:庞海芍)